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QQ群:
222086777
在线客服:
客服一
客服二
微信18611889918
官网地址: acac.net.cn

种学积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塔模拟计算服务
换热器设计服务
查看: 527|回复: 0

景气度分化,新赛道崛起

[复制链接]

2829

主题

2914

帖子

92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21
发表于 2023-6-14 0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 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
生物基材料即将在汽车、电子、工程等大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布局生物制造产业,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通过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生物基材料有望在汽车、电子、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目前主要国家积极布局纷纷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合成生物学下游应用领域在医疗健康、科研及工业化学品等,2026年其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307亿美元。细分合成生物学应用领域,医疗健康和科研是最大的两个下游市场,分别占比39.5%和27.8%,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为95亿美元,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26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26%,根据麦肯锡《TheBioRevolution》,原则上全球60%的产品可以采用生物法进行生产,到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可以生产约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完成多轮融资。2022年至今,国内外超过百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11月28日,开发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疗法的可编程信使RNA的StrandTherapeutics宣布其A轮融资又增加了4500万美元,使A轮融资总额达到9700万美元。本轮投资由新投资者FPV领投,礼来、PotentumPartners、PlaygroundGlobal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Strand旗下一种用于实体瘤的可编程mRNA疗法,进入明年的I期临床试验。
2.2新材料的渗透率加速及国产替代
新材料渗透率与国产替代进程有望不断提升。新材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制造业优化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新材料产业体系迫在眉睫,同时我国对于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相关政策也快速升级至全球最严标准之一,多种因素驱动我国企业在新材料领域前赴后继,目前国内企业攻坚克难,已突破多个领域“卡脖子”技术,新材料渗透率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高景气发展赛道。
2.2.1吸附分离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万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2.2.2气凝胶:新能源产业应用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关注布局领先的材料企业
气凝胶是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低的固体材料。气凝胶具有重量轻、隔热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势,在石油化工、航天军工、建筑建造、工业隔热、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中,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气凝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
当前,核心动力电池包技术向追求极致能量密度发展,但随之也带来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升。三元电池因高温、过充、过放、穿刺、短路等原因高于工作温度时可能会发生热失控;磷酸铁锂电池因天气导致的低温环境下会使电池能量密度衰减。预防电池热失控的主流方案是使用防火隔热材料,当热失控发生后,防火隔热材料可以延缓或者阻止热扩散以及火焰的蔓延,给乘客留足时间撤离事故现场。电池厂或者主机厂一般在电芯之间以及模组、PACK的上盖采用防火隔热材料。目前常用的动力电池保温隔热材料有阻燃硅胶泡棉、云母板、硅陶瓷、气凝胶毡等。传统保温隔热材料如阻燃泡棉有诸多缺点,如导热系数高,延缓热扩散的时间有限;如保温层厚度占用空间较大,挤占电芯间宝贵空间;如保温性能衰退较快,使用寿命较短。而气凝胶绝热材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气凝胶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材料,隔热效果好,不燃,相比传统保温材料,只需1/5-1/3的厚度即可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Aspen应用于锂电池包的PyroThin气凝胶材料厚度仅2-3mm),为动力电池节省更多空间,并且保温效果及温度更稳定,是用于动力电池热防护、延缓或阻止电池起火爆炸方面性能较有前景的材料之一。气凝胶在新能源车另一个应用场景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保护。长时间的低温会对磷酸铁锂电池正负极(正极在低温下容易极化,降低电池容量;负极容易析出金属锂)、电解液(电解液黏度增加会使锂离子迁移阻抗增大)和粘结剂(低温降低粘结剂性能)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低于0℃的低温下会发生电池容量衰减和续航能力下降,限制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场景的使用,需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才能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气凝胶拥有出色的保温性能,使用在PACK箱外侧能够使磷酸铁锂电池内的电芯不受低温影响。随着磷酸铁锂电芯占比不断上升,我们预计这一应用场景对气凝胶的需求也将提升。随着气凝胶国产化突破,气凝胶成本的降低将带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2.2.3尾气催化材料:技术革新打破行业壁垒,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全球催化剂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575亿美元。根据AlliedMarketResearch的测算,2020年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为3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9%。环保领域催化剂在2020-2030年间CAGR将达5.9%。其中移动源催化剂市场占比约35.27%,固定源催化剂市场占比约3.52%。


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加速汽车更新迭代,国内尾气催化剂市场需求广阔。目前全球共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延续了欧盟排放标准框架。国六标准相当于国五向国六的过度标准,而国六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六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我国重型天然汽车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六b排放标准,所有重型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所有轻型汽车将在2023年7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此外,我国的国六b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之一,从国内层面看,重卡方面,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限值为460/,相比于国五下降77%,轻卡方面,国六的限值为35/,相比于国五下降42%;从全球层面看,对标国际体系,欧六标准对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限值为80/,松于我国国六标准,美国3对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值为12.4/,低于我国国六标准近65%。未来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该部分市场空间将由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承接,因此新增柴油车对分子筛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需求旺盛,总体来看,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空间广阔。
催化剂行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认知程度,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去低端产能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升催化剂行业的战略地位,鼓励催化剂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为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企业打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加速进行。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等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占据了以机动车尾气处理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环保催化剂的全球大多数市场份额,并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汽车尾气处理催化材料已被我国列为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关键战略新材料。在政策驱动下,国内企业逐步突破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掌握例如大尺寸蜂窝陶瓷载体制造技术、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先进涂覆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并已有少部分企业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随着尾气催化剂材料产业链上多个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国内企业正在加速尾气催化材料国产替代进程,改变了关键核心部件依赖国外垄断厂商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2.2.4负极包覆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负极包覆材料需求旺盛
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以1GWh需要1200吨负极材料计算,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将达328.08万吨。主流负极厂商也在大幅扩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头部负极材料企业扩规划产,截止2021年12月末,包覆材料下游主流负极厂商拟扩建141.6万吨,为其现有产能约56.11万吨的2.52倍,增幅较大。下游的大幅扩产,将充分带动上游负极包覆材料需求。
负极材料行业高景气带动上游包覆材料市场需求上升。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以GGII披露的2021年负极材料中人造石墨:天然石墨=0.84:0.16占比以及信德新材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包覆材料/负极材料占比计算,2025年全球包覆材料市场需求可达38.1万吨,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市场,在国内负极需求占比为60%的假设下,2025年全球包覆材料市场需求也将达到22.86万吨,增速显著。
从供给端来看,公司产能规模遥遥领先。2021年,公司拥有负极包覆材料产能2.5万吨,市占率达到40.85%。2022年,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建3万吨新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产能将达到5.5万吨,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供需关系来看,未来三年国内负极包覆材料整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2022-2024年中国负极包覆材料需求分别为9.82、13.47和17.59万吨,而供给分别为7.65、13.62和18.62万吨,行业整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我们认为,高端负极包覆材料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进入壁垒高,未来负极包覆材料行业在总体紧平衡的状态下或形成高端产能短缺,低端产能过剩额竞争格局。
2.3地产、消费链需求修复
原材料成本压力释放叠加下游需求修复双重利好地产、消费链化工品。2022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偏弱,下游需求面临一定压力,叠加疫情反复等黑天鹅因素造成部分细分行业景气度低迷。近期政府进一步优化精准防控措施、释放楼市松绑信号,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地产景气度有复苏预期,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多回归至合理区间,成本压力缓解叠加下游需求修复双重利好地产、消费链化工品,看好明年地产、消费链化工品景气度修复。
2.3.1轻烃化工:基本面及估值触底,原料压力有所缓解,静待需求复苏
长期来看,我们看好轻烃化工的竞争力。中国历来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尽管在绝大多数化工产品都已经实现了纯中国制造,但作为最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超过70%。绝大部分化工品来源于乙烯和丙烯,是真正的化工之母。由于资源型国家有原料的成本优势,我国的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时至今日仍有供需缺口。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导致1)乙烯和丙烯生产目前仍有进口替代空间(进口通常以聚烯烃或其他下游的形式),2021年乙烯当量自给率仅64%,丙烯当量自给率接近80%。结合全球烯烃亿吨级的容量,烯烃赛道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2)与资源禀赋型国家不同,在中国多种原料路线竞争长期存在,构成了长期多元竞争的局面。对于乙烯、丙烯这类大宗商品而言,成本竞争力是核心因素。对于下游产业链来说,乙烯、丙烯的原料成本占比很高,因此一体化原料配套对于烯烃产业链来说无疑是核心优势。
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这一变化发生在2007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伴生出大量价格低廉的乙烷和丙烷,可以作为清洁而低成本的烯烃原料。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短期来看,烯烃产业链价格价差均处于历史的极差水平,当前成本已有所缓解,静待需求复苏开启修复。截至11月25日,产品价格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较低历史分位,聚乙烯/环氧乙烷/聚醚大单体/乙二醇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23.06%/2.99%/4.02%/6.51%/20.77%;C3产品处于1/3的历史分位上,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聚丙烯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38.42%/33.79%/16.66%。产品价差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极差的历史分位,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乙二醇-乙烯/苯乙烯-纯苯-乙烯价差历史分位分别为51.23%/10.03%/7.04%/9.15%;此外,PDH价差也来到12.59%的历史低分位。今年来,受局部战争影响,天然气及原油价格带动轻烃化工成本上行,同时疫情多发及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需求下行,烯烃产品价差收窄较为明显。当前从成本角度来看,美国天然气价格预计进入下行区间,待明年需求有所回暖,公司业绩将得到修复。


2.3.2聚氨酯:原料端成本下降,后续地产景气度有望带动需求复苏
受疫情及气温影响,聚氨酯下游需求表现一般,目前产品价格处于低历史分位。在疫情反复以及大环境偏弱背景下,下游家电及地产表现一般。此外,受气温影响,北方下游外墙保温管道基本处于停工状态,而南方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限,下游企业订单跟进一般。综合来看,下游需求端释放缓慢,对原料支撑有限。截止2022.11.25,聚合MDI/纯MDI/TDI价格分别为14200/17800/17200元/吨。加上疫情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下游企业订单跟进一般,市场商谈重心有所下滑。聚合MDI/纯MDI/TDI价差分别为5452/7828/8590元/吨。
需求处于景气低点,后续聚氨酯价格有望修复。受俄乌局势恶化,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上涨明显,聚氨酯板块上游原料出现明显上涨。2022年上半年纯苯均价8,461元/吨,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1,090元/吨,同比上涨52.23%,目前原油处于高位震荡。而聚氨酯下游处于需求淡季中,截止9月初,纯MDI价差达到11.72%历史分位,聚合MDI达到8.42%历史分位,TDI达到16.72%历史分位。TDI受供给短缺影响,目前价格已经从底部反弹,TDI景气度有望改善。MDI和传统大宗商品不同,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和垄断属性,我们认为MDI价差下跌空间不大,后续随着国内需求边际改善,MDI价格有望修复。
国内消费结构中,2021年,聚合MDI下游应用中47%用于家电冰柜保温材料中,是聚合MDI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24%用于建筑相关领域,包括建筑板材,建筑涂料等;10%用于胶粘剂中,而胶粘剂下游主要也是用于基建施工,家用包装,建筑制品等领域,和建筑领域息息相关。TDI下游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及聚氨酯弹性体、涂料、胶黏剂。TDI下游70%用于软泡领域,主要包括海绵类产品,用于坐垫,沙发等家居领域;20%以涂料固化剂的形式用于涂料中,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MDI和TDI行业景气度和下游家居、汽车、建筑等传统制造业景气度息息相关。


楼市国家政策调控从严变宽,加大力度支持合理需求释放。2021下半年,受政策调控、市场不景气、资金链断裂等因素影响,地产链进入景气度下行趋势。2022年,地产开工、竣工面积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7/8/9月,实现新增房屋新开工面积9643/8995/9705万平米,环比-34.82%/-6.72%/+7.90%,实现新增房屋竣工面积3392/4834/4018万平米,环比-36%/+43%/-17%。9月,新增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率得到改善,新增房屋竣工面积仍承压。
为保证地产链的平稳运行,11月8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以促进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2)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3)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4)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努力打造REITs市场的“保租房板块”;5)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十点,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原油、纯苯处于长期回落趋势,聚氨酯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受俄乌局势恶化,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上涨明显,2022年上半年纯苯均价8,461元/吨,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1,090元/吨,同比上涨52.23%。目前原油及纯苯价格已经处于从高点缓慢回落趋势中。长期看,需求端国外经济衰退对需求的抑制,叠加美国等国家供给端的缓慢增产,原油价格有望维持缓慢回落趋势。原油和纯苯价格的回落,将缓解聚氨酯板块成本压力。
2.3.3硅化工:上游工业硅价格平稳,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需求高增长带动行业持续景气
从上游供给端看,国内有机硅企业有序扩产,开工率良好。中国的工业硅产量全球占比由2020年的66%提升至2021年的77%,是目前全球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国家,工业硅是有机硅的最主要原材料,根据百川盈孚资讯,截至2022年10月,国内有机硅DMC产能为245万吨,同比增长30.6%,10月单月产量为13.42万吨,开工率为65.73%,今年DMC开工率平均保持在75%左右。


DMC表观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库存有所消解。根据百川盈孚资讯,2022年9月当月DMC进口0.75万吨,出口3.1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2.59万吨,自年初以来,DMC表观消费量单月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库存也开始逐步消解,截至2022年44周,DMC库存量为4.55万吨,同比减少21.98%,整体趋势逐步向好。
硅化工行业市场价格回归至合理区间,企业成本压力缓解。目前硅化工行业主要品类价格稳定,截至11月28日,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22000元/吨,较年初减少6.25%,普通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11250元/吨,较年初上涨29.41%,金属硅市场价格为19648元/吨,较年初减少3.83%,有机硅DMC市场价格为17300元/吨,同比减少32.95%。目前上游品类价格大多回归合理区间,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需求增速迅猛,有望带动上游硅化工企业业绩增长。光伏行业方面,国际层面看,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75GW,累计装机容量达942GW,根据CPIA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330GW,全球光伏市场飞速发展,将带动光伏胶需求同步提升。国内层面看,政策重点支持引导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光伏用胶需求增速迅猛,2022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干瓦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2021年中国全年光伏发电量为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2-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CAGR为25%,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195.31GW,国内光伏胶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同比增长59.35%。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汽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等将带动汽车用胶的需求大幅增长,上游有机硅密封胶企业将集中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种学积文 ( 京ICP备16043396号-6 )

GMT+8, 2024-11-23 01:3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