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QQ群:
222086777
在线客服:
客服一
客服二
微信18611889918
官网地址: acac.net.cn

种学积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换热器设计服务
塔模拟计算服务
查看: 156|回复: 0

2023年聚乙烯展望:凛冬已过望春夏,在春需惕乍暖寒!

[复制链接]

3022

主题

3109

帖子

984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49
发表于 2023-1-18 1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市场综述与展望

2022年,福建PE价格指数整体呈现Z型走势,而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整体上冲高回落。

2022年上半年,原油的走势是影响聚乙烯市场的主要因素,2月底,俄乌战争爆发,至3月9日,国际油价飙升至多年来的高位,聚乙烯期货主力合约上升势头凶猛,5、6月油价再次大幅拉升,接近3月的高位,但期间聚乙烯期货涨幅明显低于油价。整个上半年,聚乙烯期货在原油的影响下,呈现宽幅震荡走势,但反映现货市场的福建价格指数波动相对平稳,且在5、6月聚乙烯期货跟随原油大幅拉升时,福建价格指数窄幅震荡,这突显了在镇海炼化、浙江石化投产后和华东地区疫情防控严格时现货市场承受着较大的供需压力,现货端的压力也制约了油价上涨对期货的传导。但国际油价开始回落后,聚烯烃期现货开启顺畅的下跌模式。

下半年,聚乙烯在疫情时起时伏的情况下开始缓慢的修复,更多地体现了品种自身的基本面情况,而不是对油价的反映,下半年布伦特油价7月初的105美元左右跌至12月初的75美元左右,跌幅接近30%,而聚乙烯期货主力合约基本在7500-8000区间波动。7、8月,疫情多点散发,需求仍受抑制,炼厂检修较多,石化厂挺价,同时一些品类的下游开始呈现季节性的回升,聚乙烯期现货价格反弹后继续下挫。9月国际油价触底大反弹,且下游进入金九银十的旺季,采销回暖,聚乙烯期现货反弹趋势明显。10月国庆节后,下游抵触高价,国际油价小幅回调,聚乙烯期货向下寻底,10月底创下年内最低点,而因石化厂挺价,现货价格相对坚挺。11月,国际油价向下寻底,12月初布伦特达到年内最低点75.11美元,之后反弹修复,而聚乙烯期货11月开始整体维持震荡上行趋势,主要支撑因素有库存低位、农膜需求旺盛等,因疫情发酵,现货价格疲软,窄幅震荡下行。

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新冠感染的影响预计主要集中2022年12月和2023年一季度的前两个月,展望2023年,全年主基调经济复苏,需求回升,聚烯烃市场向好发展,短期(2-3周)市场预期先行,春节前期货连连上涨,但中期(2-3个月)也存在阻力因素,包括1)2022年因应对疫情导致的物流中断不可抗力因素,下游工厂库存天数高于往年,在疫情封控结束后,高出的库存是否需要释放;2)因2023春节假期和假期期间新产能投放,节后库存预计较高;3)全球经济放缓制约塑料制品出口;4)中国经济复苏初期,内需反弹的力度预计缓慢,市场有机构预期2023年一季度GDP仅增加1.5%。









表:2022-2023年供需平衡表





二、投产潮未竟,供应压力持续

1)投产浪潮尚未结束,2023年勇攀新高

2022年,聚乙烯年产能2981万吨,同比增长5.1%,主要得益于镇海炼化、浙江石化二期、连云港石化二期的投产(新产能均分布在华东)。海南炼化、广东石化和劲海化工合计250万吨的产能原计划2022年底投产,根据最新情况了解,2023年1月底2月初大概率可以落地。此外,宁夏宝丰三期65万吨产能的新装置预计2023年6月投产,裕龙石化185万吨产能的新装置预计2023年11月投产,全年新增产能将达500万吨,同比增速16.8%。



从产品类型看,全密度装置和低压装置产能最大。全密度可以产低压、高压和线性,只生产低压的产能装置多于只生产高压和线性的原因通常是低压进口占比较大,且低压产品下游应用较高压和线性广泛。

2022年总产能中,全密度产能1140万吨,占比38.2%;低压产能1074.5万吨,占比36%;高压产能463.5万吨,占比15.5%;线性产能303万吨,占比10.2%。新增产能145万吨,其中低压产能105万吨,高压产能40万吨。



2023年新增产能500万吨,其中低压产能225万吨,全密度210万吨,高压55万吨(均为EVA和高压联产装置),线性10万吨(超高分子聚乙烯)。

从区域看,2022年,镇海炼化、浙江石化二期和连云港石化二期投产下,华东聚乙烯产能达到735.5万吨,占比24.7%,但西北仍然高居第一,产能为835万吨,占比28%。2023年,按照投产时间,新产能分别位于华南、西北和华北,其中华南和华北产能占比提升明显,将分别是17.8%和16.3%,西北和华东分别下降至25.9%和21.1%。



从原料分布看,2022年油制产能2107万吨,占比70.7%,油制仍是近两年投产的主力,2022年新增产能中油制占比72.4%,2023年将为79%,油制产能占比将达到71.9%。





2)投产潮持续,聚乙烯产量逐年创新高

据统计,2022年全年聚乙烯产量2602.9万吨,同比增长247.9万吨,增幅10.5%。预计2023年在新产能落地和利润改善的情况下,全年产量有望达到2984.8万吨,同比增速14.7%。

从细分产品看,2022年线性产量增量最多,增加50.5万吨至967.2万吨;其次是低压薄膜,增加42.1万吨至163.4万吨;再者是低压管材,增加32.7万吨至329.9万吨。其他品类产量变化不大,低压拉丝增加5.5万吨,低压中空减少0.9万吨,低压注塑减少8.4万吨,高压减少2.6万吨。低压总体增加71万吨至995.1万吨。2023年,由于产能主要分布在低压和线性品类,预计低压和线性产量也将继续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一季度,因镇海炼化、浙江石化的投产,产量有明显增加,但在4月上海进行封控管理,华东尤其是长三角装置减负荷生产,产量明显下降,5月物流开始恢复,产量提升。但较高的油价对生产利润的侵蚀仍在持续,以及检修旺季来临,装置检修量较多,6月产量再次回落,之后缓慢恢复。临近金九银十旺季来临,产量先增后降。临近年底,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油制利润大幅改善至利润,且需求预期改善,企业检修减少,产量提升。

展望2023年的后疫情时代,产量变动的最主要变量仍是新增产能的投放,2月份,此前原计划在2022年底投产的广东石化、镇海炼化、古雷石化、劲海化工等合计250万吨的产能大概率落地,产量预计提升明显。二季度,预计企业陆续检修,产量回落,6月预计为最低值,同时6月宝丰能源三期65万吨的产能落地。三季度开始,检修减少,旺季来临,产量开始回升。11月,广东石化185万吨的产能预计投产,届时产量将再创新高。



3)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生产利润逐渐降级

2022年,聚乙烯原料工艺生产利润均为负值,亏损幅度普遍接近-1000,这也是多年来的首次年度大幅亏损,主要是因为原料成本的高企、供给端的增加、海外高通胀下需求下降、国内疫情影响需求走弱等。

其中,2022年油制利润年度平均亏损-677元/吨,同比下降139%,3月份因原油上冲至2008年以来的高位,油制利润一度亏损至1720元/吨,6月原油再次上冲虽未达到3月的高位,但因上海封控刚解除,需求尚且疲软,现货价格低迷,因此生产利润暴跌至2485元/吨,为年内最低。11月,油制利润跌至1634元/吨,主要是因为海外需求走弱,国内整治需求旺季,导致进口量增加,且有新增产能,再叠加原油价格反弹,亏损幅度从9月开始扩大。随着原油的逐步回落,以及国内需求预期改善推高聚乙烯价格,油制利润在12月转为正值。

石脑油制利润年度平均亏损938元/吨,同比下降238%;煤制(CTO)利润平均亏损594元/吨,同比下降337%,甲醇制(MTO)利润平均亏损888元/吨,同比上升25%。石脑油制、甲醇制利润在3月油价创新高之际跌至年内最低,石脑油制最低为3157元/吨,甲醇制为1945元/吨。

煤制利润在3月创下年内最高值,主因全国疫情影响下,工业用煤用电需求减弱,气温回升,整体用电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煤炭价格下跌。俄乌冲突导致的油气替代对煤炭形成了支撑。三季度,全球极端高温持续,且在8月份中国主要煤炭产地发生强降雨等支撑了煤炭价格走高,四季度工业用电、冬季居民用电需求回升。整体而言,煤炭价格全年处于震荡上升的态势,这导致了聚乙烯煤制利润震荡下行,全年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10月31日利润创新年内最低点,为-1784元/吨。

甲醇制利润全年处于深度亏损,但年度平均值仍好于2021年,主要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因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甲醇成本增加,供给减少,价格暴涨,甲醇制聚乙烯利润一度跌至-3343元/吨。2022年,因煤炭价格处于高位,甲醇制利润全年维持亏损状态。

石脑油制利润与原油整体趋同,但在6、7月走势不同的原因是在国际油价反弹的同时,国内因为疫情反扑,私家车出行意愿不强,汽油需求转弱,石脑油需求减弱进而价格下跌,石脑油制聚乙烯利润走强。

展望2023年,由于疫情防控放开,全年经济主基调在于复苏,需求将得到提振,各工艺利润有望改善,但预计难以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平。从供给端来看,国内外大量的产能投放将对国内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其次,2023年,因为全球能源投资不足,加之地缘政治风险仍然较高,原料成本预计下降空间有限。





三、外弱内强,进口压力料增

1)海外新增产能大增,进口端增量压力不减

2022年,聚乙烯进口量预计1335.3万吨,同比下降7.1%。预计2023年聚乙烯进口量1550万吨,同比增加14.4%。

2023年,中国聚乙烯市场供应端压力不减,新增产能不仅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据隆众资讯统计,2023年海外聚乙烯新增产能预计为348.5万吨,且因2022年底投产的装置,其产能有效释放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合计产能总量413.5万吨,较2022年减少54万吨。此外,因海外经济在2023年存在陷入衰退的可能,需求可能持续疲软,进而使得海外报价持续偏低,而国内整体方向是需求恢复,因此国内进口窗口长时间打开,进口仍有空间。

从进口结构上看,预计2023年低压产品在进口增量中占比较大。2022年新增产能中,低压产能在总产能(不包括2022年12月预投产的装置)中占比52.9%,2023年,这一比例为60.1%。





2)国内外产能角逐中国市场,出口外溢趋势明显

中国聚乙烯进口量较大,从产品结构上看多是相对高端的品种,进口来源国多是中东国家以及日韩新加坡等国家。而出口则以低端产品为主,出口目的地多是东南亚、南美等。2022年,聚乙烯出口量预计71.6万吨,同比增加40%,一是因为基数较低,而是因为2022年疫情防控严格叠加新产能释放,价格承压。预计2023年聚乙烯出口量78万吨,同比增速9%。国内经济复苏叠加海外需求疲软,预计不利于出口增加,但新增产能较多,供给压力较大,出口量预计稳中有增。





四、坐山望水,静待23年需求花开

隐性库存下,2022年聚乙烯的实际需求数据存疑
专塑视界通过表观消费与库存(不包括下游工厂的厂库)计算出聚乙烯的实际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聚乙烯实际需求量为3890万吨,同比增加5.3%,2022年底期末库存较去年同期持平。但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7083万吨,预计全年78330万吨,同比下降2.1%。这可能是因为,2022年疫情防控严格,物流经常受到限制,因此下游工厂的库存水平高于往年以应对不可控的供应中断风险。如下游管材企业,2022年3月以来,原料库存可用天数始终在7天左右,2022年以前一般维持在4天左右。这部分隐性库存可以是2022年的需求,但在2023年可以是当做供给需要释放。

2)下游开工率下降背后隐藏的未来需求

2022年全国塑料制品产品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下游开工率形成佐证,但却不能完全解释1-11月制品产量仅下降2.1%。下游开工近两年下游开工率普遍低于往年水平,除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开工负荷下降外,可能也存在下游产能增加的原因。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仅从2010年以来,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同比只有在2020年降为-1.2%,其他年份均是正增长,2021年度同比增长13.2%,2022年1-11月同比增长9%,这意味着下游塑料制造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张。

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终端消费改善,下游制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为塑料原料需求的增加提供了空间。



3)2023年后疫情时代需求预期复苏

目前,31省份均已公示2023年GDP增长目标,目标值范围跨度较大,从4%至9.5%,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该数值多集中在5%至6.5%。市场预期,2023年全国GDP增速在5.5%左右。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综合海外经验和国内数据,市场预期疫情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或主要集中于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预期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为1.3%,2023年一季度增速为1.5%,二三四季度经济稳中上行。

从工业品库存周期看,以3年左右为周期的轮动,已至周期初期,即通常在经济复苏的起点,在政策刺激下,实体经济复苏而产能尚未及时跟进,工业库存被动去库。当下情况有所区别,短期实体经济复苏进度预计偏慢,而产能上新较快,叠加春节影响,2023年一季度库存预计有较大的正向波动,全年库存预计同比偏高,但同比增速逐步放缓。

4)综合GDP、PMI、工业品存货数据等,预计2023年聚乙烯需求4436.2万吨,同比增加14%。其中,随着疫情管控放开,物流中断的风险大大降低,下游工厂或将降低较疫情前多备的库存,时间预计在春节后的一二季度,这段时间上游库存转移较为困难,整体库存以累库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种学积文 ( 京ICP备16043396号-6 )

GMT+8, 2025-5-10 11: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