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PE)是乙烯Z重要的一种下游产品,主要包括高密度PE(HDPE)、低密度PE(LDPE)和线性低密度PE(LLDPE)等产品类型。
PE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低温性,并且可以采用吹塑、挤出、注塑成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加工,使其在塑料包装薄膜、电线电缆、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和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019年,我国PE的生产能力为1932.5万吨/年,其中LDPE的生产能力为342.5万吨/年,HDPE的生产能力为793.0万吨/年,LLDPE的生产能力为797.0万吨/年。
PE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2019年,中国石化(含合资和参股公司)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2.33%,中国石油的生产能力约占26.47%,中海油的生产能力约占6.26%,其他企业的生产能力约占24.94%。2019年不同企业性质下PE生产情况见表1。
从原料来源看,我国PE生产原料主要有煤基乙烯和石油基乙烯,2019年采用煤基乙烯的PE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60%,采用石油基乙烯的生产能力约占73.40%。2019年不同原料来源下PE生产情况见表2。
2019年,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国Z 大的PE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121.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26%;其次是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118.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11%。
扬子-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是Z 大的LDPE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约占LDPE总生产能力的11.68%;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是Z 大的LLDPE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约占LLDPE总生产能力的6.65%;中国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是Z 大的HDPE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约占HDPE总生产能力的8.95%。
02 我国PE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PE进口量为1666.55万吨,同比增长约18.83%。其中:LDPE进口量为343.06万吨,同比增长约17.15%;HDPE进口量为799.79万吨,同比增长约18.85%;LLDPE进口量为523.70万吨,同比增长约19.92%。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PE也有少量出口。2019年的出口量为28.24万吨,同比增长约23.48%。其中:LDPE出口量为8.49万吨,同比增长约27.86%;HDPE出口量为16.48万吨,同比增长约26.77%;LLDPE出口量为3.27万吨,同比增长约1.24%。
中东地区由于获取乙烯资源的价格低廉,其PE生产能力大,而国内消费有限,故一直是我国PEZ主要的进口地区。此外,韩国、泰国和新加坡也是我国PE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家。其中:沙特阿拉伯是我国PEZ 大的进口来源国家,进口量为385.8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3.15%,同比增长约22.49%;伊朗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家,进口量为255.5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5.34%,同比增长约35.57%;阿联酋是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家,进口量为149.0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94%,同比增长约0.52%;韩国是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家,进口量为120.75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24%,同比增长约13.47%。
03 PE新产品开发情况 2019年,我国PE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
茂名石化公司开发出625-000PE背胶注塑料,地毯的背胶及作为掺混注塑料、2260HPE交联电缆料以及挤出发泡料低密度PE2310;扬子石化开发硅烷交联PE(PEX-b)管材专用料,茂金属PE-RT 管材料 和 茂金属PE重包装膜料、己烯共聚高密度PE拉丝专用料PEL501-G6;中沙天津石化开发生产了MP-37、PV049-030-122RTII 和 T55-01;四川石化开发拉丝料DGDA-6094;新疆独山子石化开发生产DMDZ6149、HD3840UA 和 TUB121RCB;镇海炼化开发的新产品主要有滚塑料系列化产品R646、流延膜系列化产品4523 和 耐高温高透明PE-ZF2223C;中韩石化开发出吨桶专用料HDB590C;上海石化开发出大中空专用料PE树脂C513UV;天津石化生产出高熔融指数TJZS-2650以及三元共聚PEF1815;延安能化公司开发出43049Natural三峰管材料。
04 消费现状 近年来,我国PE的消费稳步增长。2013年我国PE的表观消费量为2037.09万吨,2019年增加到3431.91万吨,其中:LLDPE消费量约占35.2%;HDPE消费量约占45.1%;LDPE消费量约占19.7%。2013-2019年我国PE的供需情况见表3。
2019年,我国PE的消费结构为薄膜与片材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0.5%,注塑制品约占13.0%,吹塑制品约占10.0%,管材约占11.0%,挤出涂覆约占3.5%,电线电缆约占3.0%,其他方面约占9.0%。
05 发展前景 今后几年,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电网装备等将稳步发展,3D打印等新型加工技术将得到发展。生育政策放开、人口老龄化等对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将不断增加。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快递包装制品需求的增加、餐饮外卖行业的发展、家电消费的增长以及老旧小区自来水及天然气改造等工程的逐步实施等,都将进一步提升对PE的需求。
预计2019-2024年,我国对PE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4.6%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消费量将达到约4300.0万吨,其中LLDPE消费量将达到约1500.0万吨,HDPE消费量将达到约1950.0万吨,LDPE消费量将达到约850.0万吨。
我国PE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北这三大区域,三者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0%。其中:华东地区是Z 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量约占市场份额的35%,下游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薄膜、注塑、中空等领域。华南地区是第二大消费市场,其消费占比约为25%,下游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空、注塑等塑料制品。华北地区的市场份额约为20%,下游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薄膜、管材等塑料制品。其他地区近年的市场需求占比变化不大。
06 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产能快速增长,产品主要集中在HDPE和LLDPE。今后几年,我国有多套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煤化工深加工项目或者轻烃深加工项目将建成投产,而这些项目大都配套有PE项目。新建或者扩建装置主要有:中科炼化35.0万吨/年;海南炼化60.0万吨/年;恒力石化40.0万吨/年(已于2020年一季度投产);浙江石化一期75.0万吨/年(其中30.0万吨/年HDPE装置已于2020年一季度投产);中韩(武汉)石化30.0万吨/年;中化泉州40.0万吨/年;中石油广东石化70.0万吨/年;中国石化塔河炼化105.0万吨/年;山东劲海化工40.0万吨/年;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30.0万吨/年;青海大美30.0万吨/年;神华宁煤-沙特基础工业公司21.0万吨/年;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30.0万吨/年;中国石油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60.0万吨/年;连云港石化90.0万吨/年;宁波华泰盛富40.0万吨/年;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40.0万吨/年;烟台万华80.0万吨/年辽宁宝来化工80.0万吨/年。
如果这些装置能够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24年,我国PE的生产能力将超过3000.0万吨。
二、未来产能在区域分布和生产原料乙烯工艺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1、从产能分布看,新增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西北煤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东北、华东、华南等炼化一体化的沿海地区。其中西北地区的增产速度将明显下降,而华东和东北地区的生产能力将大幅度增加,同时,贵州省也将结束没有PE生产的历史。2、从原料来源看,未来除了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煤制或甲醇制乙烯以外,还新增了乙烷裂解工艺制PE新工艺。届时我国PE原料来源将呈现煤化工、传统石脑油以及轻烃裂解3种工艺路线并存竞争的局面。此外,随着原料来源的多元化,产品供应渠道也将多元化,随着化工原料来源的多元化,我国PE市场将呈现石脑油化工产品、甲醇制烯烃(MTO)化工产品、乙烷脱氢产品以及进口产品四者共存的局面。但传统石脑油乙烯来源的PE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来自煤化工的生产能力所占比例将大幅度下降。此外,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宝来石化等大型地方民营企业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将不断挤占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自给率将不断提高。我国PE装置产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是因为我国生产的PE以通用料为主,在专用料生产方面欠缺,导致一些专用领域、特种牌号主要依赖于进口。随着我国新建或者扩建PE装置的建成投产,产品自给率将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国内生产的PE产品主要集中在大宗料上,尤其是煤化工企业的产品,所以未来国内 PE 市场上的通用料将会逐渐走向过剩的状态,而专用料仍短缺。
四、我国来自中东地区的PE进口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1、从进口方面来看,国外低成本产品将继续对我国PE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其中美国尤为需要特别关注。由于中东天然气和石油伴生气等湿气资源富裕,其生产的PE产品成本低,我国每年都从中东进口大量的PE,2019年来自中东地区的PE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超过67%,预计未来我国来自中东地区的PE进口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来自美国的PE进口量占比较低,但随着美国页岩气技术的发展,使其用于生产PE的乙烯原料成本低下,加上近几年,美国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PE装置将建成投产,而其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中国是其Z 大的出口目标地。因此,预计未来来自美国的PE进口量占比将逐渐增加。由于广东、浙江、上海和山东等省市一直是我国PE下游主要生产基地,故未来这些省市区仍将是今后的主要进口地区。此外,一般贸易方式仍将是我国PE今后的主要进口贸易方式。
2、在此出口方面,财政部2018年10月22日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附件详单中PE高压、低压和线性的3个税则号全部位于其中,其出口退税率从13%提高到16%。
《通知》中调整了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有助于提高国内生产企业的利润和出口操作空间,对国内塑料原料以及制品的出口起到利好推动作用。此外,我国经济发展受惠于全球一体化发展,并不竭余力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我国PE行业无疑进入行业洗牌、全球格局调整的敏感期。在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预计未来我国PE的出口量会稳步增加。
五、消费结构变化不大。
从消费来看,未来我国PE的需求增长仍以内需拉动为主,消费结构变化不大,薄膜和片材及注塑模型仍是Z主要的两个消费领域。
1、从具体行业应用看,房地产行业以塑代钢、车用聚烯烃改性材料、医疗器械和家电行业都将带动PE的消费。
2、从需求结构看,中低端聚烯烃产品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高端PE产品如1-己烯共聚PE、1-辛烯共聚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树脂、茂金属PE、超高分子量PE、多峰PE等仍保持较高的需求增速。
2020年1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将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邮政快递包装物等,这将会进一步抑制低端PE产品的需求,提升高端PE产品的比重。
此外,由于受到生产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PE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造成低端通用型产品仍然过剩,而高端PE功能化高端产品仍将以进口产品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