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贸资讯:10月份,镇海炼化乙烯裂解装置高附加值产品月平均收率达到62.38%,日高附收率最高达63.19%,创历史最高水平。
高附收率是乙烯装置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就能多产高附加值产品一万吨,就是1个亿的效益。”烯烃部副主任张孝明说。
2017年是镇海炼化乙烯运行第二周期的末期,影响装置运行的各类问题增多。烯烃部上下齐心协力,斩荆披棘,将“老年”装置开出“青春”的活力,连创佳绩,无愧“铁军”之名。
逢山开路解决难题
2017年乙烯装置进入运行末期,操作难度增大,继续保持较高的装置高附收率越来越困难,虽然还保持在61.5%左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和历史最高相比已经有所回落。
“虽然原料的优化很重要,但是上游装置已经尽最大努力支持我们,我们要深入的找找自己的原因。”烯烃部总工程师陈志云说道。
对标先进指标,对标历史最高,一个个关键数据排查。“脱甲烷塔温度偏高有问题。”技术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脱甲烷塔的进料温度分布不均,将产品脱去甲烷和氢气的时候就会把乙烯等高附产品夹带脱出,造成损失。2月份的时候,脱甲烷塔塔顶乙烯损失含量一直在0.3%以上,就像一座大山拦在烯烃人的面前。
在3月份的一次集中讨论中,攻关组分析判断出有一个小冷箱存在堵塞,造成进脱甲烷塔的第一、二股进料温度偏高,是塔顶乙烯损失偏高的关键原因。他们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在线切换,升温解冻,解决了小冷箱堵塞问题,最终搬开了这座大山。小冷箱的问题解决之后,脱甲烷塔顶乙烯损失含量一路下降,目前乙烯损失只有0.08%,仅此一项每月减少了约300吨乙烯损耗。
遇水搭桥不断创新
“一号炉今天又烧焦?感觉没过几天。”新员工徐翔说。“40多天了,这一烧就是48小时,少烧几次就好了。”裂解内操周震说。
延长裂解炉运行周期是乙烯装置裂解炉日常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裂解炉运行周期短,频繁切出烧焦不仅增加日常工作量,还会缩短炉管寿命。而决定裂解炉运行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是炉管结焦速率。循环气体炉的结焦机理是催化反应结焦,如何抑制催化结焦呢?裂解炉攻关团队对裂解气出口进行反复的采样分析,研究对比,最终发现裂解炉出口裂解气中的硫含量分布极其不均匀,导致炉管局部结焦速率过快。
问题找到了,但是并没有解决这种问题的先例可以借鉴。解决硫含量的均匀分布就能延长裂解炉运行时间,成功的果实就在河对岸,没有桥就自己来搭桥。攻关组在反复论证后,创新的提出了引入二加裂装置的低分气来均匀硫含量。最终裂解炉的运行周期从40多天延长到了70多天,每年可以减少烧焦作业4次,多产乙烯1600多吨。
遇水搭桥,不断创新。烯烃部的技术员朱曙光就是这样的急先锋。2017年7月脱丁烷塔塔差持续上升,严重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朱曙光提出利用装置中的碳四反冲洗来解决塔差的问题,成功避免了装置停车。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练好内功平稳装置
“根据原料的变化控制裂解深度主要是控制炉管平均出口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镇海炼化首席技师苏鹤昉一边说,一边熟练的将画面切换至先进控制系统(APC)和实时优化系统(RTO)不断的进行比较分析。
作为位列“世界第一群组”乙烯装置的操作员,每个乙烯人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内功。并且在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中成为可供智能化的经验。“裂解炉裂解深度控制与实时优化系统”(APC+RTO)就是镇海炼化和华东理工大学、石化盈科共同研发的。一期项目已在中石化推广。目前二期项目已结束专家审查阶段,即将实施。项目实施后,镇海炼化乙烯将成为中石化首套全流程闭环优化装置,可提升乙烯装置绩效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RTO是大脑,APC就是一双手。把乙烯裂解装置比喻成飞机的话,那么插上智能化的实时优化系统之后,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软件开发参与者,烯烃部主任工程师陆向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