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QQ群:
222086777
在线客服:
客服一
客服二
微信18611889918
官网地址: acac.net.cn

种学积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塔模拟计算服务
换热器设计服务
查看: 170|回复: 2

2022年聚烯烃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复制链接]

2828

主题

2913

帖子

92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14
发表于 2022-11-17 1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聚乙烯是乙烯聚合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中,它还包括少量α-烯烃的乙烯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有蜡质,具有优异的低温耐性(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大多数酸和碱腐蚀(耐氧化酸),常温下不溶于普通溶剂,吸水性低,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烯烃是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POE、EVA、MMA等先进的高级烯烃聚合物。聚乙烯(PE)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烯烃主要用途是用于薄膜、管道、板材、各种成型制品、电线和电缆等,也广泛应用于农业、包装、电子、电气、汽车、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

2021年,聚烯烃面临上下两难的局面,成本端抬升向上驱动,需求端疲软向下施压。弱需求、利润压缩、进口缩量、海运费高企等,都是贯穿2021年聚烯烃的几个关键词。其间,“美国寒潮“和”能耗双控”带动了聚烯烃期货的两波小高潮。同时,L和PP的强弱关系也发生了多次交替。2022年,供给、需求、进出口、成本的矛盾继续发酵,又会如何推动聚烯烃的行情。

2022年,聚烯烃供给端存在增量,需求端无明显改善,因此供大于求的格局预计延续。同时,成本端回落风险累积,对聚烯烃的价格支撑预计减弱。2022年的聚烯烃震荡偏空。L由于投产较少叠加进口恢复不确定性较大,总体预计强于PP。

当前,中国聚烯烃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中国聚烯烃产品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市场竞争激励;另一方面,高端聚烯烃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当前自给率不足三成。

2020年国内聚烯烃增量进入大爆发期,进口增量比例有所下滑,但国产增量是比较大的,是558,进口是190,保守估计聚丙烯的增量是140。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1年聚烯烃的产量在8590万吨,同比增长20.9%,比2020年高15.2%。聚乙烯同比增幅19.1%。聚丙烯不含粉料增长23.2%,比2020年的18.6%要高。

近年来,中东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聚烯烃行业对聚烯烃市场需求力度加大。目前,聚烯烃业务已成为全球聚合物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业务。PP及PE全球使用量占总树脂量的三分之二,聚烯烃其在塑料袋、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聚烯烃产能产量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消费国,目前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后期阶段,数据显示,我国聚烯烃的应用主要集中在CPP、薄壁注塑、管材、BOPP、均聚注塑、纤维、共聚注塑、拉丝等领域,聚烯烃市场占比分别为1.9%、3.3%、4.8%、8.35%、9.91%、10.4%、29.7%、30.1%。

随着聚合物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聚烯烃业务发展日趋完善。其中,亚太地区掌控着全球聚烯烃45.3%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全球聚烯烃市场的领导地位。该地区聚集了全球众多大型聚烯烃生产工厂。预计未来5年,亚太地区聚烯烃消费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8

主题

2913

帖子

92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5: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市场需求:聚烯烃需求稳步增长,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高

东北亚是聚乙烯、聚丙烯主要消费地区,我国聚乙烯、聚丙烯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聚乙烯和聚丙烯消费量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高度相关,2020 年,东北亚、北美、西欧的聚乙烯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39%、15%、11%;聚丙烯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 消费量的 46%、10%、1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聚丙烯进口国,2020 年我国聚 乙烯进口量为 1914.7 万吨,占全球各国聚乙烯进口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聚丙烯进口量占各 国进口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我国聚烯烃消费增速放缓,进口依存度呈高位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第一产业平稳增长, 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聚乙烯、聚丙烯的消费需求迅速增 长。2010-2021 年,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从 1753 万吨增长至 3573 万吨,年复合增长 率 6.69%;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从 1393 万吨增长至 3268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8.06%。 我国聚乙烯和聚丙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缺口,聚乙烯进口依存度长期维持在 40%以上, 聚丙烯进口依存度也曾长期处于 20%-40%。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聚乙烯、聚 丙烯表观消费量下滑,叠加国内聚烯烃产能快速扩张,我国聚烯烃进口依存度呈下降趋势。 2021 年,我国聚乙烯进口量为1459 万吨,同比下降21.3%,进口依存度降低7pct 至41%; 我国聚丙烯进口量为 480 万吨,同比下降 26.79%,进口依存度降低 5pct 至 15%。

我国聚烯烃进口结构稳定,高端聚烯烃产品进口依存度高。2010-2021 年,我国聚烯 烃进口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进口 LLDPE、LDPE、HDPE 分别占比 30%、20%、50%左右, 进口 PP-B、PP-H 分别占比 70%、30%左右,PP-R 进口量较少。随着我国聚烯烃产能迎 来爆发式增长期,市场通用型产品竞争加剧,国产各品类通用型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大量 替代进口产品,低端同质化聚烯烃产品进口依存度下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 段,对高端化、差异化聚烯烃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但当前国内高端、高性能聚烯烃自给率 仅为 38%,各类聚烯烃专用料严重依赖进口。

2.发展现状:工艺路线由油头主导向多元化发展

2.1 全球聚烯烃产能增速放缓,未来增量主要来自中国

国际上以蒸汽裂解制烯烃的油头工艺为主。全球聚烯烃产能中,油头工艺占一半以上, 其次是煤头工艺和 PDH,分别占比 27%和 9%。传统乙烯生产多是外购石脑油通过裂解而 成,一般情形下生产 100 万吨乙烯需要 330 万吨的石脑油原料,同时副产近 50 吨丙烯、 18 万吨丁二烯、20 万吨纯苯、以及其他芳烃混合物等副产品。丙烯的供给主要来自乙烯裂 解以及炼油催化裂解装置(FCC)副产,但近年来丙烷脱氢(PDH)的发展速度较快。

全球聚烯烃产能主要集中于东北亚和北美,产能集中度较高。全球聚烯烃产能地域分 布集中,主要集中于东北亚、北美、中东等地区。2020 年,东北亚、北美、中东的聚乙烯 产能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 26%、22%和 18%;聚丙烯产能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 45%、10% 和 10%。由于聚烯烃生产装置建设所需资金投入较大,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供应稳定,因 此全球聚烯烃产能大多集中于拥有一体化产业链的大型企业,聚乙烯和聚丙烯 CR10 分别 达 48%和 38%,行业集中度较高。

全球聚烯烃产能增长稳定,未来增量主要来自中国。2018-2020 年,聚乙烯产能从 1.17 亿吨增长至 1.27 亿吨,年复合增长率 4.16%;全球聚丙烯产能从 8190 万吨增长至 9051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5.13%。由于聚烯烃下游需求旺盛,全球聚乙烯、聚丙烯装置开工率 长期维持在 85%以上,产能利用率较高。2020 年受疫情影响,聚烯烃下游企业开工状况 不佳,聚烯烃装置开工率下降至 84%左右,产量相较于 2019 年略微下滑。根据中国化工 经济技术发展中心统计,2022 年全球聚乙烯产能将增长至 1.42 亿吨,聚丙烯产能将增长 至 1.01 亿吨,新增产能多集中于东北亚、北美和欧洲地区,其中中国 2022 年新增聚乙烯 产能 360 万吨,约占全球总增量的三分之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国内聚烯烃产量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目前我国聚烯烃产能以油头工艺为主。2019 年,我国聚乙烯产能中,油头、煤头和其 他工艺分别占比 76%、23%和 1%;聚丙烯产能中,油头、CTO、PDH、MTO 分别占比 52%、27%、15%、6%,油头是我国聚烯烃主要生产工艺。受制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资 源禀赋,我国油制烯烃产能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乙烷 制乙烯项目、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东华能源 PDH 项目、金能科技 PDH 项目等陆续投 产,新增气头聚乙烯、聚丙烯产能约 380 万吨,占 2021 年聚乙烯、聚丙烯新增总产能的 近 50%。截至 2021 年末,国内油头、煤头、气头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能占比为 60:25: 15,初步形成多种原料制烯烃竞争发展的格局。2022 年我国新增聚丙烯产能中,煤头占比 近 10%,PDH 工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未来我国聚烯烃工艺路线将实现多元化发展。

我国聚烯烃装置高负荷运行,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2016-2021 年,我 国聚乙烯产能从 1624.2 万吨增长至 2246.3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6.7%;聚丙烯产能从 1989 万吨增长至 2652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5.92%。2021 年我国聚乙烯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 五分之一,位居全球首位。

在产能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聚烯烃装置开工率维持高位,2021 年聚乙烯产能利用率 96.38%,几乎满负荷运行;聚丙烯产能利用率 110.37%,超负荷运 行。装置高负荷运行反应出我国聚烯烃下游需求旺盛,产品消化状况良好。线型低密度聚 乙烯凭借其抗张强度、较好的抗穿刺和抗撕裂性能大量取代低密度聚乙烯,成为塑料包装 膜等下游产品的主要原料,2011-2021 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产量占比从 38%提升至 44% 以上。与此同时,我国高密度聚乙烯产量占比从 35%提升至 44%,且逐步向高端、差异化 产品转型,有望进一步打开聚乙烯高端进口替代市场,扩展我国聚烯烃产业发展空间。

大型企业产能迅速扩张,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国聚烯烃主要 生产企业迅速扩张产能,2022-2025 年我国将投产的聚乙烯产能达 792 万吨,占 2021 年 总产能的 35%;2022 年我国已投产和将投产的聚丙烯产能为 713 万吨,为 2021 年产能 的 25%。在大型企业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同质化、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小企 业不具备生产通用型产品的成本优势,若不向差异化、高端产品转型,则面临行业出清, 我国聚烯烃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竞争优势:高油价背景下煤质烯烃优势明显

3.1 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安全,煤制烯烃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匮乏,石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发展现代煤化工关 乎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 6%,但消费量占比却高达 14%,为全 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油气资源长期依赖进口,2021 年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近 74% 和 44%,石油主要进口国来源国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巴西,四国出口到我国 的石油总量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近 40%。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影响,石油出口和海运的 不确定性增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我国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煤炭储量占全 球总储量的 13%,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推进煤炭深加工是保障能源 供应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鼓励与约束并存,政策加强引导现代煤化工转型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由 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煤化工作为国民经济产业基础,其高质量转型发展 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3.2 煤制烯烃综合竞争力强,CTO 工艺更具成本优势

我国烯烃生产工艺以油头和煤头为主,煤头工艺路线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目前我国 四分之三的聚乙烯产能和超过一半的聚丙烯产能使用油头工艺路线,煤制聚乙烯和聚丙烯 分别占比 23%和 27%。油制烯烃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蒸汽裂解装置,使石油系原料中较大分子的烃类发生断链反应和脱氢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的乙烯和丙烯,进而生产聚乙烯和聚 丙烯;煤制烯烃是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合成等过程首先生产甲醇,再用甲 醇生产烯烃,进而生产聚烯烃等下游产品。煤制烯烃更加符合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 源属性,随着国际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加大现代煤化工政策支持力度,煤制烯烃 将迎来高速增长时期。

石油价格较高时,我国煤制烯烃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在油制烯烃成本构成中,石 脑油占比 75%左右,财务费用和折旧占比 10%左右;煤制烯烃成本构成中,煤炭成本占比 30%左右,财务费用和折旧占比较高,达到近 50%。油制烯烃和煤制烯烃成本的相对高低 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在国际原油价格较低时,我国油制烯烃成本低于煤制烯烃,但当 国际原油价格达到 100 美元/桶以上,我国煤制烯烃成本优势最显著。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煤制烯烃成本稳定,优势逐步凸显。我国油制烯烃企业几乎 全部采购进口原油,生产成本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油 制烯烃成本迅速抬升。由于国际政治局势持续动荡,预计短期内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位。中 长期看,随着全球石油供给端的快速萎缩及石油需求的稳步恢复,油价仍存在上涨空间, 煤制烯烃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在煤制烯烃工艺路线中,中西部地区 CTO 装置相较于外购甲醇装置更具成本优势。 CTO 装置相较于外购甲醇装置,初始投资额较大,但甲醇价格与石油价格高度相关,外购 甲醇制烯烃生产成本不稳定,多为东部沿海地区烯烃生产企业使用。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 丰富,价格相对平稳,煤制烯烃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设 CTO 装置更具优势。历史上, 西北地区CTO 装置生产成本均低于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在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背景下, CTO 装置将继续保持成本领先优势。

CTO 产能快速释放,成为煤制烯烃主导工艺路线。2014-2016 年,受欧佩克不减产及 美国页岩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滑,外购甲醇成本降低,外购甲醇 工艺路线有利可图,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外购甲醇生产烯烃装置占煤制烯烃装置的比例从 40%增长至 55%,外购甲醇成为煤制烯烃主导生产方式。2016 年以后,随着 OPEC 组织 原油冻产协议的达成和具体减产计划的实施,国际原油价格稳步上涨,外购甲醇生产烯烃工艺路线利润压减,产能扩张速度放缓。同时,CTO 工艺路线相对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 新增产能快速释放,重新成为煤制烯烃的主要工艺路线。

工艺技术不断进步,DMTOⅢ甲醇单耗最低,进一步扩大 CTO 成本优势。在煤制烯 烃工艺中,煤气化和煤制甲醇工艺较为成熟,甲醇制烯烃工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工 艺路线差异较大。目前国内近半数企业的甲醇制烯烃装置采用 DMTO 工艺,其次是 MTO、 SMTO 和 MTP,分别占比 20%、14%和 13%。

DMTO-Ⅲ相较于其他甲醇制烯烃工艺,具有烯烃收率高、焦炭产率低、操作窗口宽、 微量杂质少、水热稳定性好的特点。甲醇单耗约为 2.64 吨,明显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 路线,此外,DMTO-Ⅲ技术采用了催化剂焦调控技术和快速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增加了乙 烯和丙烯的收率,提高了单套装置的产能,由第一代技术的 60 万吨烯烃/年提高至第三代 技术的 90 万吨烯烃/年,有效降低单吨投资额,进一步扩大煤制烯烃成本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8

主题

2913

帖子

92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5: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烯烃传统旺季逐渐来临,塑编、BOPP、农膜等行业开工率环比均有一定的上升,市场氛围有所转好。

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油制聚烯烃装置利润修复,油制开工率逐步回升,市场的交易重心便回归至供需结构之上。中秋节前几个交易日聚烯烃价格走势与原油背离的核心原因就是供应中性偏低而需求环比改善之下出现持续去库。而从宏观氛围的角度看,市场似乎更倾向于“金九银十”的需求改善预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聚烯烃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

2022年7月PE进口总量102.16万吨,PE出口总量8.56万吨,PP进口总量32.41万吨,PP出口总量11.43万吨。

据海关数据统计,7月PE进口总量102.16万吨,环比增加0.01%,同比下降9.32%,其中HDPE在44.74万吨,LDPE在22.62万吨,LLDPE在34.8万吨。PE全年累计进口758.9万吨,同比下降13.21%。7月份进口量基本符合预期,同比处于低位。

据海关数据统计,7月PE出口总量8.56万吨,环比减少17.13%,同比增加144.37%,其中HDPE在3.66万吨, LDPE在2.15万吨,LLDPE在2.75万吨。PE全年累计出口43.63万吨,同比增加38.53%。7月份PE出口量基本符合预期。

海外市场需求整体走弱,前期低价货源带来的冲击将在8月底以及9月有所体现,8月份我们预计PE进口量112万吨左右,出口量5万吨左右。

8 月份全球部分经济数据表现欠佳,再次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油价维持宽幅震荡。而三大能源机构在原油展望中对于 2022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存在分歧。EIA 对全球原油需求的预测与 OPEC 基本类似,均大幅下调了年内全球原油需求,国际能源署基于欧洲高温天气,上调了需求预期。目前油价的反弹多数是基于需求修复和宏观层面带来的风险偏好回升。

从供给端来看,虽然美国国务院对伊核协议达成继续释放积极态度,但是短期伊朗问题能够迅速落地的概率不大,而沙特方面称 2022 年后的新协议可能包括不同形式的减产提振市场信心,短期 OPEC+政策端也无大幅增产意愿,对短期原油市场带来提振。

尽管美国能源部长表示从明年开始,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但就目前来看,8 月 19 日当周美国原油出口量为 417.7 万桶/日,较上周下滑 16.46 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三年内的高位。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不含石油战略储备) 4.21672 亿桶,比前一周下降 328 万桶,原油库存比过去五年同期低约 6%;美国汽油库存总量 2.15647 亿桶,比前一周下降 3 万桶,汽油库存比过去五年同期低约 7%。仍然处于相对低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种学积文 ( 京ICP备16043396号-6 )

GMT+8, 2024-11-20 12:1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